在珠擊處理的程序中三個主要因素是強度和覆蓋率,介質。強度和覆蓋率二者是被用來決定珠擊曝露所須的時間,強度和覆蓋率間概念的分野的非常的模糊的,在珠擊處理的業界經常被當作是一個難題。介質的材質形狀及物理特性是第三個重要的控制參數,介質的材質、大小及硬度會影響到整個珠擊的品質,不同硬度的材料反應出不同深度壓縮應力層。壓縮殘留應力層的深度及大小取決於許多的因素,包括珠子的類型、強度、覆蓋率和元件的硬度,壓縮應力層的深度範圍可以從 0.002” (0.05mm) 輕的珠擊運用及到 0.035” (0.875mm) 軟材料的高強度珠擊。出現在表面下的最大殘留壓應力,典型的範圍在600~1500 Mpa 之間。較硬的材料和較高的珠擊強度所產生的殘留壓縮應力越大。 |
影響珠擊強度的因素主要包括 珠擊介質、噴射參數及環境條件,以下是幾個主要影響變數: 1. 珠擊介質(Shot Media) •粒徑(Media Size):較大顆粒產生較高的珠擊強度,但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達到飽和點。 •硬度(Media Hardness):較硬的珠擊顆粒可提高強度,但可能影響工件表面的均勻性。 •密度(Media Density):密度越高,珠擊效果越強。 2. 噴射參數(Shot Peening Parameters) • 珠擊流速(Shot Flow Rate):流速提高可加快飽和時間。 • 珠擊速度(Shot Velocity):速度越快,珠擊強度越高。 • 珠擊角度(Angle of Impingement): •90°(垂直撞擊) 產生最大強度。 •45° 或較小角度 會降低珠擊效果,但適用於某些特殊應用。 3. 空氣壓力(Air Pressure) •在 氣動珠擊系統 中,壓力越高通常可提高強度,但需同時考量珠擊流量,以確保穩定性。 |
||